驗血報告自己睇 (一) - 血細胞

如果你曾在公立醫院做過驗血,醫生很可能吩咐你做一個「CBC」。這是最常見的血液檢查之一,用來評估紅血球、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及特性,幫助醫生判斷你有沒有貧血、感染、免疫或凝血異常。這篇文章會逐項拆解 CBC 報告的指標,例如 Hb、WBC、Plt、MCV、MCH、RDW、MPV 等,並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和圖像,讓你快速掌握每個數字的意義。下一篇我們還會一起看看肝腎功能指數的細項解說,敬請期待!

驗血報告自己睇 (一) - 血細胞
Photo b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/ Unsplash

不少人前往做身體檢查時,往往只知道自己將要被驗血檢查一大堆細項項目,然後靜待醫生告訴你身體有甚麼正常不正常的指數,但其實你又會否知道當中驗血時每個項目所檢測的意義呢?

如果曾經有到過公立醫院做過驗血的話,醫生通常都會吩咐替病人做一個 「CBC」 🩸,而 CBC 全名為 Complete Blood Count。結果通常包含以上圖示的檢查項目。

第一項是 Haemoglobin (Hb),即是血紅蛋白 🟥,它是紅血球內最重要的一種蛋白質,協助運送氧氣到身體組織,以及把二氧化碳由身體組織帶到肺部排走。常見情況是 Hb 過低 出現在貧血或失血過多的情況,亦可以因為骨髓異常問題引致。若然 Hb 過高 的話,這反映身體的黏稠度過高,可能增加血栓風險 ⚠️。

第二項是 WBC,即是 White Blood Cell count 🤍,主要是反映白血球數量。如果高於正常水平,則反映身體可能正處於感染狀態,免疫系統正在製造大量白血球來對抗病菌或感染 🦠;如果指數低於正常水平,則反映免疫力低下,這種情況常見於一些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或化療藥物,或因骨髓問題不能製造足夠白血球的病人。

第三項是 Platelet (Plt),亦即血小板數量 🟡,其主要功能是幫助凝血。如果 Plt 過高,多是由於發炎或感染原因;而 過低 可以是因為大量出血,或自我免疫系統破壞血小板。骨髓疾病亦可以引致過高或過低的血小板數量,所以通常要作進一步檢查才可確定。

以下第四至九項都是用來協助分辦貧血的類型。
第四、五、六項分別是量度平均紅血球體積、紅血球血紅素量及血紅素濃度,簡單來說,是用來診斷貧血的類型。
以氣球🎈作為比喻,紅血球就像是一顆載氧的氣球:

  • MCV 就是看氣球本身的大小
  • MCH 是看氣球內裝了多少氧氣(Hb 的總量)
  • MCHC 是看氣球內的氧氣有多濃

如果 MCV 及 MCH 皆低於正常,則可能是缺鐵性貧血;相反,MCV 及 MCH 高於正常,則可能是缺葉酸或維他命 B12 型貧血。
由於 MCV 和 MCH 是正向相關的,所以不會見到 MCV 高但 MCH 低 的情況(如果有,建議重新驗血一次!)

第七項是 RBC,即紅血球的數量 🔴。如果高於正常值,則反映血液變得黏稠,有血栓的風險;如果低於正常值,則可能是貧血的特徵。
RBC 通常會跟 Hb 及第八項 HCT 一併比較判斷。HCT 是一個百分比數字,指血液中紅血球的比例,過高可能有血栓風險;過低則可能是反映貧血。

第九項是 RDW,全名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,中文是紅血球分佈寬度 📏,即是測量體內紅血球「大小差異」有多大。RDW 主要是 高於正常為主,常用來幫助區分不同類型的貧血。

第十項是 MPV,全名 Mean Platelet Volume,則是看血小板的平均大小 🟠。年輕的血小板通常比較大,而年老的血小板比較小。如果 MPV 過高,通常是剛剛製造出來的較大血小板,可能反映骨髓正活躍地製造血小板,常見於急性出血後;MPV 過低 則可能反映骨髓製血功能減退或有其他慢性疾病。


以上是一般血液檢查中常見的項目 📝,下一篇我們再來看看有關 肝腎功能指數 的逐個細項,敬請期待!

Read more

「Morning Ritual 科學版(上):曬太陽、補水、Optic Flow 運動」

「Morning Ritual 科學版(上):曬太陽、補水、Optic Flow 運動」

每天早上都賴床、按掉鬧鐘,然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去上班?🤯 其實科學早已告訴我們,只要透過 3 個簡單的早晨習慣 —— 曬太陽、補水延後咖啡、以及帶來 Optic Flow 的輕運動,就能快速 reset 生理時鐘、降低焦慮、提升專注力與精神。這是 Andrew Huberman 所提出的 Morning Ritual 六大習慣中的前 3 個,下一篇將再帶你認識其餘 3 個強化專注的關鍵步驟!

By A Lai
驗血報告自己睇 (三) - 你「脂」D 咩?

驗血報告自己睇 (三) - 你「脂」D 咩?

🩺 膽固醇到底是敵還是友? 血脂檢查總會測量各種膽固醇與脂肪指標,但你知道它們各自代表什麼嗎?膽固醇本身是人體必需的成分,但當壞膽固醇(LDL)過多、好膽固醇(HDL)太少,或三酸甘油脂(TG)升高,就可能增加動脈硬化、心臟病風險。本文帶你認識總膽固醇、LDL、HDL、TG、non-HDL、ApoB 和 Lp(a) 等指標的意義,了解它們在體內的角色,以及為什麼有些比 LDL 更能反映風險。用科學看懂檢查數字,守護心血管健康!

By A L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