🧠 頸痛常見類型總覽|你是哪一種?
💡 頸痛不止一種,你是哪一種? 頸痛是都市常見病,但你知道它其實分成多種類型嗎?從姿勢性、關節性、神經壓迫到落枕型,本篇文章教你一文分辨常見頸痛種類,找出成因與對應處理方法,避免錯誤治療拖延病情!
在都市生活步調急速的今天,頸痛(Neck Pain)成為辦公室族群、手機重度使用者,以及長時間姿勢不良者的「默默煎熬」。但你知道嗎?「頸痛」其實並不是單一疾病,而是由多種成因引發、症狀各異的症候群。以下是最常見的幾種類型,一文了解你是哪一種,才可對症下藥。
1️⃣ 姿勢性頸痛(Postural Neck Pain)
🎯 成因
-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(如低頭滑手機、長期用電腦)
- 肌肉張力不平衡、胸鎖乳突肌與上斜方肌過度緊張

💥 症狀
- 鈍痛或酸脹感
- 通常對稱、分布於後頸與肩膀
- 活動後略為緩解,久坐久站易惡化
🧰 建議處理
- 改善坐姿、辦公人體工學調整
- 加強肩胛穩定與深層屈肌訓練
- 放鬆頸後肌群與胸鎖乳突肌
2️⃣ 關節性頸痛(Facet Joint Dysfunction)
🎯 成因
- 頸椎小面關節退化、磨損、錯位
- 常見於車禍、遭遇突如其來外力扭轉後
💥 症狀
- 局部頸部劇痛
- 向一側活動時更明顯
- 伴隨晨間僵硬、轉頭幅度受限
🧰 建議處理
- 手法治療與關節鬆動術
- 熱敷與牽引治療
- 頸部穩定訓練(如深層頸屈肌強化)
3️⃣ 神經根型頸痛(Cervical Radiculopathy)
🎯 成因
- 椎間盤突出、骨刺壓迫神經根
- 常發於 C5/6、C6/7 頸椎段
💥 症狀
- 頸痛延伸至肩膀、手臂、手指
- 出現麻痺、電擊感或肌力下降
- 受壓神經路徑多數根據Dermatome (如下圖所示)而影響

🧰 建議處理
- 醫學影像檢查(MRI、X-ray),尋找受影響之脊柱神經感覺根
- 核心肌肉穩定訓練、神經牽拉運動
- 必要時轉介醫生作神經減壓處理
4️⃣ 落枕型頸痛(Acute Wry Neck)
🎯 成因
- 睡眠姿勢不良、突發扭動頸部
- 頸椎小關節卡住(關節「卡脫」)
💥 症狀
- 突發性一側頸部強烈疼痛
- 頭部無法轉向某側
- 通常無麻痺或放射性痛感
🧰 建議處理
- 急性期冷敷 + 輕度活動
- 手法調整(如關節鬆動)
- 回復後加強頸部活動與穩定訓練
🧠 小總結:頸痛不是一種病,而是一個警號!
面對頸痛,很多人選擇忍耐或自行熱敷、按摩,但如果錯誤分辨類型,反而可能延誤治療時機。
👉 若你長期受頸痛困擾、曾有手麻或頭暈等症狀,建議諮詢專業物理治療師評估根源,訂立個人化復康計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