🥦 健康日常|《何謂健康?從身體、心理、社會三方面說起》

健康不只是沒有病痛,更包含身體、心理和社會三方面的平衡。一起重新認識「健康」的真義。

🥦 健康日常|《何謂健康?從身體、心理、社會三方面說起》
Photo by Markus Winkler / Unsplash

健康日常的第一篇文章,想跟大家談談「何謂健康」。雖然這個題目聽起來好像有點沉悶 😅,但我認為還是值得大家一起探討一下。


以前讀書時,我們經常會學到世界衛生組織(WHO)提出的健康三大層面:

🩺 身體健康

指的是身體各個器官和系統運作正常,沒有明顯的疾病或障礙。
例如:沒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慢性疾病,能夠順利完成日常活動。


🧠 心理健康

包括情緒穩定、思維清晰,能夠應對壓力與挑戰,與人有良好的關係,也擁有健康的自我認同感。
例如:能夠面對壓力、不容易焦慮或抑鬱。


👥 社會健康

指的是一個人在社會中能夠適應,與他人和諧相處、參與社會活動,並履行社會責任。
例如:擁有良好的人際網絡、家庭和諧、有歸屬感、能夠工作或學習。


🔍 談到「身體健康」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慢性病。的確,慢性病常和年紀有關,但其實年紀也是長期生活習慣的反映。如果我們長期維持不良的生活習慣,日子一久,問題自然浮現出來。痛症也一樣,如果長期缺乏運動,關節痛、肌肉痛等問題遲早會找上門。


💭 至於「心理健康」,雖然我並不是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,但也想跟大家分享一點經驗。心理不健康往往來自身體問題或社會適應困難。我曾經讀過 Eckhart Tolle 的《The Power of Now》,其中一個很深刻的體會是:我們大部分時間都過於被自己的 想法(thoughts)牽著走,讓 心智(mind)完全主導我們。這樣容易產生恐懼、悲傷、焦慮等情緒,長期陷入其中,就成了心理不健康的根源。如果能夠學會覺察 being(存在),就像是靈魂出竅地觀察自己,你會慢慢發現,不被「心智」控制的方法,逐漸能掌握自己的心理健康。✨


👫 最後說說「社會健康」吧。這與適當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密不可分。家人、朋友的陪伴、工作上的歸屬感,都能帶來正向的情緒。我覺得「社會健康」甚至可以視為「心理健康」的其中一部分,因為這也關乎我們如何與人相處、待人接物。雖然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,但透過閱讀或經驗,也能得到一些啟發,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。


以上就是我對「健康」這個主題的一些個人看法。希望能讓大家對健康有更全面的了解。🙂
本網站之後會持續分享關於健康不同層面的知識,歡迎大家追蹤、一起學習!💪

Read more

「Morning Ritual 科學版(上):曬太陽、補水、Optic Flow 運動」

「Morning Ritual 科學版(上):曬太陽、補水、Optic Flow 運動」

每天早上都賴床、按掉鬧鐘,然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去上班?🤯 其實科學早已告訴我們,只要透過 3 個簡單的早晨習慣 —— 曬太陽、補水延後咖啡、以及帶來 Optic Flow 的輕運動,就能快速 reset 生理時鐘、降低焦慮、提升專注力與精神。這是 Andrew Huberman 所提出的 Morning Ritual 六大習慣中的前 3 個,下一篇將再帶你認識其餘 3 個強化專注的關鍵步驟!

By A Lai
驗血報告自己睇 (三) - 你「脂」D 咩?

驗血報告自己睇 (三) - 你「脂」D 咩?

🩺 膽固醇到底是敵還是友? 血脂檢查總會測量各種膽固醇與脂肪指標,但你知道它們各自代表什麼嗎?膽固醇本身是人體必需的成分,但當壞膽固醇(LDL)過多、好膽固醇(HDL)太少,或三酸甘油脂(TG)升高,就可能增加動脈硬化、心臟病風險。本文帶你認識總膽固醇、LDL、HDL、TG、non-HDL、ApoB 和 Lp(a) 等指標的意義,了解它們在體內的角色,以及為什麼有些比 LDL 更能反映風險。用科學看懂檢查數字,守護心血管健康!

By A Lai